您的当前位置:心肌病 > 症状体现 > 孩子上火了教您看懂中医对孩子上火
孩子上火了教您看懂中医对孩子上火
“孩子上火了”!这是很多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能经常感受到的,于是家长们就会自行给孩子买一些“下火药”、“清热药”来解决问题。
但是,孩子为什么会上火?是哪个脏腑上火?选择的“下火药”是否正确?可能大多数家长就不知道了。因此,准确掌握“上火”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,因为“火上加火”就是“炎”,如果“上火”处理不当,热量持续上升,就会很容易衍变成炎症!
就好比消防工作一样,防火比灭火更重要,防火工作做的好,就能很好地控制火灾(炎症)的发生,消防员(医生)也就自然无用武之地了!
“火上脏腑”
中医的“脏腑辨证学说”将人体的所有生理功能、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都归属于各个脏腑之中,准确来讲是“五脏五腑”。又“病之内而形于外”,意即外在可见的临床表现皆有其内在脏腑的病理改变为基础。
“上火”亦是如此,外在特定部位的“上火”症状可直接反映是哪个脏腑上了火,在此先列举部分脏腑上火的具体临床症状以帮助家长们能准确掌握。
1.肺热
首先,“肺主气,司呼吸”,对中医而言,整个呼吸系统都归肺管,因此,“肺热”泛指整个呼吸系统的上火表现,如风热感冒、气管炎、支气管炎、毛细支气管炎、肺炎、咽喉炎、扁桃体炎等等;
其次,“肺开窍于鼻”,各种急慢性鼻炎、鼻窦炎、鼻息肉等均是“肺热”上冲的表现;
最后,“肺与大肠相表里”,肺热过重,则会移热于大肠,因此大便干结亦是“肺热”的临床症状之一。
2.胃热中医有个词叫“胃纳”,意即胃是饮食纳入的第一个承载器官,若胃热过重,则会过度腐熟食物,腐败之气上冲于口则可闻及口臭,同时可见舌苔厚而黄.
另外,“胃开窍于口”,胃热上攻,则口腔可见各种上火表现,如唇色鲜红、舌红苔黄、口腔发炎(各种口炎、口角炎、鹅口疮、口腔溃疡等);同时,咽喉为胃与肺共同的门户,咽喉部的炎症也与胃热有直接联系。
3.肝火
“肝开窍于目”,因此,当火热侵犯肝脏的时候,眼睛就会体现出直接的临床症状,如眼屎增多、眼睛干涩发痒、眼珠发红、眼睑红肿等。
现在在儿科临床上有一个非常常见的疾病—“干眼症”,临床特点是孩子不停地眨眼睛,也属于“肝火”范畴,而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用眼过度,如看书时间过长、长期直视电子产品对眼睛造成伤害。另外,“肝在志为怒”,肝火旺的孩子则容易烦躁、容易生气冒火!
4.心火
中医讲“诸痛痒疮皆属于心”,其中的“痒疮”则为“心火”的临床表现,因此,各种湿疹、荨麻疹、斑疹、瘙痒等皆为心火的临床症状,直当“去心火,清热毒”;
同时,“心开窍于舌,舌尖属心”,可见舌尖鲜红甚至起芒刺(舌尖有许多凸出的小红点);
另外,“心与小肠相表里”,心火移于小肠,则可见小便黄而少,对于学医者来说都感觉有点抽象,我是这样理解的:小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吸收水分的器官,而水分经过全身循环,能将体内的毒素通过小便排出体外,而全身的气血循环是依靠心脏的跳动来完成的。抽象的概念确实不容易说清楚,总之,小肠热量高,本身就会大量消耗水分,吸收的水少了,小便自然就会减少,而小肠的火热有可能直接来源于心火,所以心火可导致小便黄而少。
最后一点,“心主神明”,心火过重,则神明受扰,导致夜卧不安,小孩小孩就会在夜间出现高声哭闹不止,此为中医儿科疾病“夜啼”中的“心经积热证”。
“心为君主之官”,中医将心脏奉为人体的“君主”,不容侵犯,故热毒犯心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疾病,如大家都听说过的心肌炎、急惊风等,孩子若出现神志不清、高热不退、反复抽搐、嘴唇及全身发紫等危重症状,实为“君主受困,四面楚歌”!
“火上脏腑”就是脏腑“上火”了,以上内容只是“火”的一部分,但足以让大家对孩子是哪些脏腑上火可以有个初级判断,其他更为详尽的“上火”症状只待以后在各种疾病的分开讲解中再完整陈述。
我们再来复习一下:
肺热:各种呼吸道的炎症,各种鼻炎,鼻腔呼出的气很热,影响大便而致便秘。
胃热:口臭,舌红苔黄,唇色鲜红,各种口腔炎症,还有呕吐酸腐食物。
肝火:眼屎、眼干、眼红、眼肿,干眼症,烦躁易怒。
心火:各种疮疹瘙痒,舌尖鲜红起芒刺,小便黄少甚至不愿小便,夜卧不安,心肌炎,急惊风等等。
中医食疗养生
最好的医生是自己,医院是厨房。
最好的药物是饮食,最好的疗效是坚持。
北京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比较好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啊